新華網南京4月22日電(記者沈汝發)昆山市以外向型經濟為主,現有外來人口眾多、數量超百萬,新興領域日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近年來,昆山市堅持抓隊伍、強引領、重實戰,有效激發新興領域黨員干事創業活力。
堅持從嚴從實,大抓基本隊伍。黨員發展提質。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試點工作,對學歷高、素質好、年紀輕的產業工人加大政治吸納力度,強化黨員、業務骨干“雙培雙促”,健全完善支部聯系點、導師幫帶、談心談話等制度。及時發現新興領域優秀分子,強化正向引導和跟蹤培養,動態儲備后備力量100余人,將“外賣詩人”、紫金山文學獎獲得者王計兵發展入黨。近三年,從產業一線、管理骨干、工匠能人中發展黨員819人,占發展總數的35.7%。
流動先鋒歸隊。開展流動黨員“當歸”行動,市、鎮、村(社區)三級聯動摸排、納管流動黨員2600余名,其中360余名集中在大型企業、電商園區等領域。率先建設啟用市級流動黨員暖心驛站,每月舉辦專題活動,線上線下定期發放學習資料,累計培訓1200余人次,促流動黨員歸巢歸心。
領頭雁陣配強。實施新興“頭雁”優選計劃,推行“分類建庫”“實訓互學”“資格認證”“紅領津貼”等八項機制,重點在200余家獨角獸、專精特新企業儲備優秀黨務干部280余人。力推黨組織書記與董事長“一肩挑”、黨組織委員與董事會或監事會、經理層“交叉任職”,規上企業黨組織書記與董事長“一肩挑”達到80%。
堅持辦“內容精彩、效果出彩、黨員喝彩”的特色教育。抓實基本培訓。深入開展“十百千”送學凝“新”活動,市鎮兩級聯合打造“十場黨性教育”、開設“百場技能培訓”、開展“千場理論宣講”,累計舉辦280余場次、惠及黨員超1.3萬人次。著眼企業職工和新就業群體技能提升,創新舉辦“AI(愛)昆山”夜課堂進企業活動,開設DeepSeek工業應用、數字人創作實戰等55門課程,首輪百場培訓深受基層歡迎。
創新品牌載體。首創沉浸式“黨員教育公開課”,緊扣轉型升級、產業迭代等時代脈搏,結合昆山榮膺“國際咖啡產業之都”、率先布局低空經濟等重點項目,持續打造優質黨課品牌。率先運用數字人技術制作《昆小融講黨史》系列微黨課,高質量制拍《“昆山之路”上的接力奔跑》《以咖啡之名》等黨員教育片。
強化榜樣引領。定期舉辦“書記講堂”,特聘一批全國全省典型擔任導師,建立陳惠芬、段俊、王計兵等名師工作室,組織48名本土書記亮曬比拼。推出《對話先鋒·海棠新聲》全媒體直播節目,累計邀請230余名先進典型現身說法。近三年,累計培育黨員工匠、黨員社工31名,165名新興領域黨員以及丘鈦微電子、蘇州中材2個黨組織獲評蘇州市級以上“兩優一先”等黨群綜合榮譽。
堅持發揮群體優勢,分類施策推動作用發揮。立足崗位作貢獻。制定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新就業群體等3張黨員“十帶頭”清單,提出安全生產、服務協同、融入基層等28條要求。面向非公有制企業黨員,開展“關鍵崗位、困難面前、突擊攻關”有黨員、黨員身邊“無事故、無次品、無違章”的“三有三無”行動,舉辦“我為發展獻一策”大討論900余場,收集“金點子”620余條。
投身治理添活力。選樹一批黨群服務“合伙人”、黨群陣地“主理人”,通過空間換服務、市場換服務等方式,引導個體商戶、社會組織共創“公益搭臺、經濟唱戲”良性循環。吸納近500名快遞、外賣員擔任“海棠先鋒”微網格員,實時收集上報社會治理問題超6000件。
旗幟飄揚在鏈上。聚焦15條重點產業鏈,設立20個黨員攻堅隊、50個先鋒實驗室、100條標桿生產線,引導黨員領銜創新項目28個、攻堅課題70余項,推動攻關清陶能源固態電池等一批技術難題,有效賦能產業發展。深化“溫暖+1℃”行動,立項“悅齡食堂”“童樂空間”等35個惠民實事,特設“空巢老人門鈴關愛”“中考高考愛心送學”等10類公益服務,引導新興領域黨員廣泛參與,切實提升民生服務鏈運作質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