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談記者 張 曦 張漫子
隨著全國第46個植樹節臨近,一天清晨,北京公司職員張琪按下滴滴作響的鬧鈴,打開手機收取今晨生成的綠色能量球。攢夠了9.6萬g能量,張琪在支付寶螞蟻森林申請種下了一棵側柏,隨即得到一張帶有樹苗編號和栽種地點的證書。
與此同時,遠在內蒙古阿拉善左旗額爾克哈什哈蘇木烏尼格圖嘎查的螞蟻森林種樹人雷新光,來到管護林地開始了一天的“鏟土官”工作。他牽頭成立的合作社,種植并管護著2.6萬畝花棒。
7億人參與“云種樹”
“云種樹”是一種借助互聯網參與植樹造林的方式。網友們通過騎行、走步、無紙辦公、綠色回收等低碳行為收集“綠色能量”,在網絡上種植虛擬樹木。當能量達到一定數量時,由相關平臺捐贈將這些虛擬樹木轉化為真實的樹木,并在荒漠區或需要綠化的地區進行種植。
全國綠化委員會辦公室發布的《2023年中國國土綠化狀況公報》顯示,2023年共發布“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各類盡責活動2.4萬多個,全國完成造林399.8萬公頃。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政府網顯示,2023年,“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網絡平臺訪問量近4.4億人次,建成“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基地1500多個,初步實現盡責形式多樣化、公眾參與便捷化。
從太空俯瞰中國大地,茫茫沙漠正在一點點變為綠洲,一株株樹苗長成網友們心中的“賽博森林”。截至2024年8月,螞蟻集團作為螞蟻森林項目的發起方和主要捐資方,已在內蒙古、甘肅、河北等全國13個省份捐資種下5.48億棵樹,種植總面積580萬畝。螞蟻森林數據顯示:2016年至今,有超過7億人通過該項目參與低碳生活,用種樹等各類生態項目累計產生綠色能量3768萬噸。除了螞蟻森林,還有多個互聯網平臺開通了“云種樹”的功能。
疫情肆虐期間,多地推出線上植樹活動。廣東陽江森林城市公益林、青海全民義務植樹網、江蘇全民義務植樹網讓市民可以通過低碳行為積攢綠色能量,為虛擬樹“澆水”,實現遠程苗木認種、認養。認養方可以是個人、團體、家庭。
螞蟻森林用戶發現,從2016年至今,能夠種植的樹木品種從梭梭、檸條、花棒等灌木擴大到樟子松、榆樹、云杉等大型喬木,種植范圍也在不斷擴大。螞蟻森林基金會秘書長王小穎介紹,目前螞蟻森林所種植的樹種已達20多種,這些樹在各地林草主管部門的指導下,根據各地生態建設的需要,按照“適地適樹、以水定林”的原則科學種植,九成以上種在“三北”工程三大標志性戰役地區。
公益環保理念從指尖到人心
一棵樹一年可以貯存一輛汽車行駛16公里所排放的污染物;一畝樹林可吸收各類粉塵20~60噸;一畝樹林一年釋放的氧氣可供65人呼吸一年……失去森林,人類將無法生存。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2024年8月,網友“于夏自駕游”在甘肅金昌通過編號找到自己5年前種下的梭梭樹叢,激動之余發現,在沙漠種樹的艱難超乎想象。
王小穎說:“螞蟻森林的樹種植完成后,由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西北調查規劃設計院、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華東調查規劃院等第三方林業專業機構進行當年成活率及3年保存率的驗收。當年成活率未能達標的種植地塊,次年會安排補植補種。”
雷新光已經不記得補種過多少株花棒。抗旱耐寒的花棒不僅可以阻止沙丘流動,花棒結籽以及平茬作飼料,還有不錯的經濟收益。如今,已經有1萬多畝花棒進入成熟期,每畝地每年可以帶來100元左右的收入。嘎查如今已有8戶農牧民因環境改善且有了奔頭,重新回到了家鄉。
截至2024年8月,螞蟻集團為螞蟻森林項目已累計協議捐資41.8億元;螞蟻森林各類項目為各地累計創造了420多萬人次的種植、養護、巡護等勞動機會(非固定就業崗位)。螞蟻森林為各地生態項目的捐資中,有6.3億元成為種植養護者們的勞動收入。
“‘云種樹’最大的意義在于:發揮互聯網的鏈接作用,用‘看得見的’生態保護修復效果,有效帶動社會公眾于生活點滴中認識綠色,讓綠色理念入腦入心,形成新風尚。”王小穎說。
一種社交新玩法
“云種樹”還增強了網友之間的互動。例如,用戶可以摘取好友的能量、給好友澆水,通過游戲化的方式提升參與度;例如,種樹平臺設置了周排行榜、總排行榜、公益林日澆水榜等。
對張琪而言,“云種樹”的意義不僅在于環保減排,也是一種社交機會。每天早上,她不僅要第一時間收取自己的能量球,順便還會將好友的能量球“偷摘”一波。互相摘取能量,是平日難得見面的好友們心照不宣的打招呼手段。張琪“偷摘”了好友“小胖潘潘吃不胖”的能量后,收到對方設置的自動回復“胖揍你,記得吃早飯”,讓張琪忍不住笑出聲。
獨自在城市打拼的年輕人,找到了種樹“搭子”:幾人在線上合種一棵樹后,每天每人最多可為小樹苗澆水500g能量,能量攢到3萬便可申請種植一棵樹木。種樹,成為一種新的社交方式。用戶可以在平臺上與好友互動,分享環保成果和快樂。
在北京上大學的古樂鳴,與宿舍5名同學合種了樹苗。為了盡快攢夠能量種下體形較大的冷杉,幾人同心協力,宿舍關系因此十分融洽。
古樂鳴發現,光盤行動獲取的能量值非常高。每次在食堂吃飯,他都要提醒舍友不要貪多,不要剩飯。隨著相機聲“咔嚓”響起,一個個空盤子的照片被古樂鳴和舍友上傳到系統。經過審核,第二天螞蟻森林的頁面上就會出現100g的綠色能量球。
古樂鳴說:“我們約定,2030年也就是畢業第3年,我們6人無論身在何處,都要動身前往保護林地,通過編號找到那棵屬于我們6人的樹木,作為寶貴青春的見證。”
編輯:張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