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和統一指揮下,打響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充分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在這場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每個人都成為扮演不同角色、承擔不同責任的戰斗者。全國人民眾志成城、團結奮戰,在磨難中成長、從磨難中奮起,凝聚起萬眾一心、共克時艱的強大合力,也為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向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斷前行奠定了堅實基礎、提供了重要保障。
深切感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
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譚德塞時強調:“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我們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戰勝疫情的堅定信心,來源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其中,在黨的集中統一領導下形成的群防群治、聯防聯控、高效統一的防控體系,是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堅強保證;緊緊依靠人民、充分發動群眾、凝聚群眾力量,是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硬核支撐;按照依法治國的總要求,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依法防控,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各環節共同發力,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法治保障;堅持全國一盤棋,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對疫情防控進行全面動員、全面調控、全面部署,彰顯出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人民解放軍聞令而動、來之能戰,在一線筑起了防控疫情的鋼鐵長城,充分彰顯了黨指揮槍,確保人民軍隊絕對忠誠于黨和人民,有力保障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顯著優勢;站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高度,積極開展疫情防控國際合作,保持信息公開和國際溝通,及時通報疫情和分享經驗,凸顯了作為負責任大國的中國情懷和中國高度……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大考”,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加深了我們對“中國之治”的認識和理解。
激蕩不屈不撓的偉大民族精神
中國精神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統一。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釋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斗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和偉大夢想精神,賦予偉大民族精神以新的時代內涵。一個偉大的民族,必然有生生不息的精神紐帶聯結;一個偉大的國家,必然有不屈不撓的精神力量支撐。習近平總書記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強調:“中華民族歷史上經歷過很多磨難,但從來沒有被壓垮過,而是愈挫愈勇,不斷在磨難中成長、從磨難中奮起。”在這場驚心動魄的全民戰疫中,偉大民族精神為我們精誠團結、凝聚智慧、從容應戰提供了強大的動力。發揮偉大創造精神的神奇偉力,我們組織科研機構、醫療衛生機構、高等院校、相關企業等力量聯合科研攻關,及時將研究成果應用于臨床救治一線,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在偉大奮斗精神的感召下,全國人民用自強不息、百折不撓的不懈奮斗,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令世人矚目的中國速度、人間奇跡;匯聚偉大團結精神的磅礴力量,中華兒女面對洶涌疫情,同舟共濟、萬眾一心、守望相助,形成了團結協作、堅不可摧的抗疫防線;懷著對偉大夢想精神的不懈追求,立足于早日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全國人民以勇于追求和實現夢想的執著精神攻堅克難、砥礪前行,一定能夠戰勝這場疫情,也一定能夠實現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目標任務。疫情防控戰爭中彰顯的偉大民族精神,已經成為中國精神譜系的具體形態,永遠激蕩在億萬人民的心中,激勵著中華兒女砥礪奮進、勇往直前。
形成熱愛科學、崇尚科學的社會氛圍
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關工作時強調:“人類同疾病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學技術,人類戰勝大災大疫離不開科學發展和技術創新。”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跨學科、跨領域的科研團隊在基因測序、病毒分離、疫苗研制、檢測研發、藥物篩選、防控服研制、病毒跟蹤等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有效提升了疫情防控的力量和效果。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有了強大科技支撐的中華民族,必將在抗疫斗爭中實現浴火重生、鳳凰涅?。戰勝疫情離不開求真務實、開拓進取的科學精神,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廣大科技工作者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以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拼搏精神,積極開展聯合攻關,與醫護人員相互配合、并肩作戰,充分展示了拼搏奉獻的優良作風、嚴謹求實的專業精神,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撐。我們應該大力宣傳疫情防控救治中的科技工作和無私奉獻的科學家群體,激發公眾崇尚科學的價值觀念,培育青少年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科技報國的堅定志向。
提升社會文明素質和公民道德水平
思想道德水平代表著一個民族的整體素質和精神面貌,是一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這場嚴峻的斗爭中,黨員干部沖鋒在前、頑強拼搏,充分發揮了先鋒模范作用;醫務工作者逆行而上、日夜奮戰,展現了救死扶傷的崇高精神;人民解放軍指戰員聞令而動、敢打硬仗,展現了人民子弟兵忠于黨和人民的政治品格;人民群眾眾志成城、休戚與共,展現了顧全大局的良好修養;社會各界和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紛紛捐款捐物,展現了同舟共濟的深厚情懷……中華兒女同心同德、敢于擔當,譜寫了一曲曲真切感人的抗疫壯歌,向世界展示了中華民族的強大凝聚力和高度認同感。中央文明辦下發的《關于在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有針對性地開展精神文明教育的通知》強調,疫情當前,要在公民道德建設工程中更加注重發揚中華民族扶危濟困、協作互助的優良傳統,更加注重培育文明有禮、助人為樂的社會公德,更加注重強化遵守秩序、保護環境的責任意識,更加注重倡導守望相助、共度時艱的人際關系,大力弘揚共筑美好生活夢想的時代新風,打造有利于疫情防控工作平穩有序開展的社會環境。我們應該抓住時機、按照《通知》要求,充分利用正反兩方面的鮮活案例,進一步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提升公民道德水平。
強化尊重生命、敬畏自然的生態理念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事實已經無數次證明,失去對生命的尊重、對自然的敬畏,對自然界過度索取和破壞,必然遭到大自然的報復和反擊。重大傳染病雖然傳染源、傳播途徑多樣,但數據顯示大部分新發傳染病,均來源于自然界和野生動物。為減少新發傳染病的傳播,加強對自然界生物鏈的保護,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于2月24日通過了關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嚴厲打擊非法野生動物貿易。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人們在近距離感受生命危機中,深刻體會到生命的脆弱和可貴。引導公眾敬畏自然規律、感恩自然饋贈,不僅要珍惜和保護“自己的生命”,而且要尊重自然界的一切生命;引導大家加強自律、身體力行,養成良好生活習慣、掌握必要生存技能,克服消費中的“獵奇”心理和飲食中的落后觀念;使越來越多的人明白人類離不開大自然的深刻道理,學會感恩大自然為人類提供的必要生存條件,做美麗中國建設的堅定支持者和積極實踐者。(作者:馬福運,系河南師范大學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與中原文化資源研究中心教授、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